米蟲可以吃,但是不建議食用。米蟲學(xué)名為米象,又稱象鼻蟲。常在谷物中被發(fā)現(xiàn),因為繁殖速度快,為谷物中主要的害蟲之一。米象的幼蟲如蛆,白色,在米粒中生長,化蛹、羽化也都在米粒中,以米為食,最后掏空米粒,身體會沾滿白色的米粉,并于米堆上交尾產(chǎn)卵。但它對人類不會造成叮咬危害,誤食也不會有身體上的不適。米蟲本身沒有病毒,是比較干凈的,大米生蟲只要不是太嚴重,除蟲后再把米淘干凈,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拓展資料:

米蟲屬于鞘翅目,象蟲科,又名米象、谷牛。是全變態(tài)昆蟲,是貯藏谷物的主要害蟲,主要寄生在貯存2-3年的陳糧中,如玉米、水稻、小麥、高粱和面粉等谷物,其成蟲啃食谷物顆粒,幼蟲在谷物內(nèi)部蛀食。由于其生長繁殖速度很快,為害甚廣,地理分布可以遍布全世界,而在我國,則主要分布在南方。近年來米象為害較為嚴重。

米蟲預(yù)防:

1.改善糧食貯存條件,保持倉庫清潔,堵塞縫隙防止米象及其它存儲害蟲的進入,從而減少對糧食的危害。

2.改進貯藏技術(shù),如用草木灰、塑料膜或牛皮紙隔離貯藏害蟲。如蟲害已發(fā)生,要把米象從糧食中通過曝曬驅(qū)趕出來,使有蟲害的與無蟲害的糧食分開。

3.通過噴灑藥劑觸殺或者磷化氫熏蒸。

4.若保存糧食的量小也可以通過防蟲包裝或者是在包裝袋中加入長效的氣味驅(qū)蟲劑保護糧食免受米象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