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大棗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集中產于靈寶市境內沿黃河沙壤地帶。果實大,多為短圓筒形触法,單果重25克左右稼钩,最大的達33克以政。果皮深紅,肉厚核小剧债,質韌汁少则钩,味甘甜蘑劲,肉質松軟,風味佳檀巡,帶有清香似魄,含糖量高,適宜制干棗和酸棗班聂。魯迅先生在《魯迅西行記》中記載:"靈寶大棗品質極佳竿靠,為南中所無法購得适肠。"在靈寶當地也流傳著"五谷加紅棗霍衫,勝似靈芝草候引;每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的順口熘敦跌。

產品特點:

靈寶大棗澄干,以皮薄、肉厚柠傍、核小麸俘、含糖高、微量元素豐富等獨有的特點享譽海內外惧笛。靈寶大棗果實大从媚,扁圓形,平均果重22.3克患整,最大果重34克拜效,大小較均勻。果肩廣圓各谚,略寬于果頂紧憾。梗洼淺廣,環(huán)洼大而淺甥鼠。果頂寬平块生,頂洼廣、中等深岭笔。果柄較細短廓蒜。果面平整,果皮中等厚钻国,紫紅色或深紅色漓蜗。果肉厚,綠白色节立,質地致密螃恕,較硬,汁液少患并,味甜略酸膳几,含可溶性固形物32.4%,總糖23%破溺,可食率96.7%-97.7%启疙,出干率58%左右,制干品質中上裕循。干棗含總糖70.2%臣嚣,果皮深紅,肉厚核小剥哑,質韌汁少硅则,味甘甜淹父,風味獨特,帶有清香怎虫,適宜制干棗暑认,適合長途運輸。在靈寶產區(qū)大审,4月中旬萌芽蘸际,5月下旬始花,9月中旬采收徒扶。果實生育期110天左右粮彤。

產地環(huán)境:

靈寶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南依秦嶺姜骡,北瀕黃河逛径,介于東經110°21′-111°11′、北緯34°44′-34°71′之間濒垫,總面積3011平方千米匕憋。靈寶地區(qū)處于華北地臺南緣,由于地質運動的作用久泞,地表由山地族帅、土塬、河川階地組成淡藻,有"七山二塬一分川"之稱廊睹,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缔沐,四季分明贤疆。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199-215天尊陪。日照百分率為50%-54%枫演。年平均降雨量為641.8毫米。

歷史淵源:

棗由古代的酸棗馴化而來段物,據《三國志》記載酵熙,在18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靈寶當地就大量種植大棗驰坊,五谷歉收的情況下匾二,大棗還是士兵吃的軍糧。靈寶大棗最早的栽培年代已無從考證拳芙,但據資料記載察藐,距今1300年前唐代就有種植。宋朝時,大棗已成為靈寶主要名土特產之一分飞。靈寶川塬古棗林主要分布在故縣鎮(zhèn)悴务、陽平鎮(zhèn)、西閻鄉(xiāng)浸须、函谷關鎮(zhèn)一直到大王鎮(zhèn)惨寿,綿延20多千米邦泄,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連片古棗林删窒。起初,受各種條件影響顺囊,靈寶大棗的生產規(guī)模較小很撩。清代中后期,靈寶大棗開始大面積栽種端辛,到民國時期已發(fā)展到6000多畝咨只。民國十九年(1930年)《重修河南通志---靈寶縣采訪冊》曾這樣記載:"棗栽植面積約8000畝(約530公頃),畝產4斗希没,總產3200石械拉,多數出境。"

生產情況:

靈寶市共有100年以上古棗樹36.9萬株腿伟,其中明清古棗林34.7萬株鸿铐。大王鎮(zhèn)是靈寶大棗的原產地和主產區(qū),全鎮(zhèn)共有大棗2萬畝芬过,其中明清古棗林4000畝胞仅。1998年,靈寶市大棗栽植面積4.5萬畝佣今,年產量達500萬公斤唁映。2012年,靈寶大棗栽植面積達到11萬畝靠汁,年產鮮棗近1萬公斤蜂大,可制干3200萬公斤。大王鎮(zhèn)的大棗種植規(guī)模占靈寶大棗的一半以上蝶怔,也是中國重要的紅棗主產地之一县爬。2015年,靈寶大棗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3萬畝添谊,年產鮮棗9700多萬公斤财喳,可制干棗3200多萬公斤。

產品榮譽:

靈寶大棗是全國農展館固定展品斩狱,被河南省列為名優(yōu)特產品耳高。民國四年(1915年),靈寶大棗作為河南名產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所踊。2000年泌枪,靈寶大棗榮膺中國首屆棗類鑒評會紅棗類金獎概荷。2015年,靈寶川塬古棗林成功入選農業(yè)部公布的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名錄碌燕,成為河南省首個入選的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項目误证。